五师九〇团阿拉山口边境警务站站史馆里,86岁的戍边老兵张岱智为参观者讲边防线上“风中执勤”的故事(摄于6月27日)。秦桂连 摄
四师六十二团老军垦唐振喜在老槐树下为游客讲述兵团历史故事(摄于6月26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通讯员 刘彦龙 摄
一师十六团老一营红色教育基地推出“军垦战士的一天”体验活动,游客体验老一辈兵团人的生活(资料图片)。王延顺 摄
小朋友在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参观(摄于5月18日) 。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骆新瑜 摄
四师七十四团戍边展览馆旁,游客敲响闻喜鼓战鼓,震耳欲聋的鼓声响彻坡马高原(摄于6月28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通讯员 王涛 摄
六师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内的人物群雕(摄于6月28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看,这是兵团人几十年前用过的坎土曼;看,这是兵团人曾经住过的地窝子……”7月1日,在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讲解员正在为来自上海市的游客介绍文物。
70年前,军垦战士挺进戈壁荒滩,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屯垦戍边序幕。从此,这片戈壁沸腾起来,挖河修渠、植树造林、筑路盖房,块块条田相连,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如今,历史虽已远去,但壮歌仍留人间。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点滴,通过展馆的一锄一镐、遗址的一砖一瓦,展现出穿越时空的力量,吸引着八方来客。
特殊的历史使命造就了兵团独特的军垦文化,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兵团红色旅游。“军垦文化”“戍边文化”“八千湘女上天山”“千里急行军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近年来,一批带有新疆和兵团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推动新疆和兵团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红色旅游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种能够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更在于它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独特优势,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通过多种途径发出红色强音,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感受到兵团这片“红色热土”的魅力。
用好红色资源。兵团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资源“富矿”。充分挖掘利用兵团红色资源,是做强兵团红色旅游产业的基础工程。要抓住红色文化这个核心,摸清“文化家底”,加大保护力度,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体系。要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将红色旅游与各师市历史文脉整合,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打造特色产品。特色是文化旅游的制胜法宝,它代表着个性和稀缺性,能提高旅游目的地的识别度、重游率。各师市要结合自身其他资源优势,深化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培育新的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要善于运用红色文化理念打造红色旅游特色产品,注重融教育性、观光性、时代性、参与性于一体,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依托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积极开发红色书籍、红色演艺、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等多元化的红色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不断创新升级。红色旅游热,创新是关键。要建立红色旅游资源数据库,运用动画、AR、VR等新技术,实现革命文物物质形态与数字形态的融合融通,让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展陈模式从静态、单一转变为动态、沉浸式,让红色文物“活起来”、红色记忆“热起来”、红色场馆“潮起来”,激发红色旅游发展活力,提升兵团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红色教育的影响力。
红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都是生动的红色文化实景课堂。当下,全国红色旅游热度正在不断攀升。只要我们抢抓机遇,深挖红色文化价值,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方式,必能让兵团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王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