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塔山牧场护边员踏雪巡边(摄于3月28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北塔山牧场护边员塔布斯别克(中)在家庭聚餐时为父母弹奏乐器(摄于1月24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
草在风中变黄,石头在风中变老,只有庄严的界碑巍然屹立。
——题记
北塔山,中国和蒙古国的界山,哈萨克语意为“牺牲自己的地方”。日前,81岁的六师五家渠市地方志工作者文定讴来到这里,为北塔山牧场编修史志。这部志,是北塔山牧场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兵团成立70周年献上的厚礼。
山风凛冽,界碑巍然,苍茫群峰组成的山脉如巨龙横卧北疆大地。文定讴气喘吁吁登上海拔3000多米的北塔山主峰,心潮起伏:北塔山,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峰,更是坚守在这苦寒辽远之地的兵团人的精神高地。
伴随屯垦戍边伟业,北塔山牧场走过72载春秋,几代兵团人用忠诚筑起边境线上的钢铁长城。在文定讴编修的史志里,一代代兵团人,一条条巡边路,奔涌着激情,演绎着壮美悠长的岁月行吟。
戍守北塔山——
“我现在走的是我爷爷、我爸爸妈妈走过的路”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北塔山上,风斜如狂澜,飞落古今的大雪,串起漫长的时光卷轴,铺开永不隔断的风雪巡边路。
几个月前的隆冬时节,视频《马背巡边守国土》播出,北塔山牧场护边员塔布斯别克亮出绣在棉背心上的“中国”字样时,感动了全国百万网友。
踏雪巡边,是一家三代护边人清澈、热烈的忠诚与大爱。
山脚下,一座有着红色顶棚的平房,是塔布斯别克的家。客厅内,摆着塔布斯别克的父亲哈得力汗获得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护边守边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我现在走的是我爷爷、我爸爸妈妈走过的路。”塔布斯别克双颊有两团“高原红”,见到文定讴,他自豪地挺起胸膛,“我爷爷是牧场第一代护边员,他退休后,爸爸妈妈带着我继续巡边。2023年6月,我也当上了护边员。”
巡边路上,常常风雪交加。每次出门前,塔布斯别克都会穿上那件母亲缝制的棉背心。
“儿子当了护边员后,我在这件棉背心上绣上‘中国’两个字,就是要让他记住:有国才有家,我们守的是祖国的边境线,也是自己的家。”母亲古丽沙拉疼爱地抚着塔布斯别克的后背说,“我把背心送给儿子,希望他健健康康,为国守好边。”
塔布斯别克接过妈妈的话:“这件棉背心,对我来说比金子还珍贵。不管天气多冷、巡边的路多长,穿上它,就什么都不怕!”
北塔山属阿尔泰山支脉,不仅是中蒙两国界山,还是疆外直通疆内的交通要道制高点。
“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哈得力汗说,以往上山巡边,要带上面粉、大米、蔬菜等,值勤房条件简陋,大家常伴着寒风入眠,很多人因此患上了风湿病。
“大山望着我,我也望着大山,护边十几年,日夜相伴的是长长的边境线。”哈得力汗说,执勤房距家100多公里,每当孤独想家的时候,就想起父亲的教诲:“护边就是保家,保家就是爱国。”
“2005年11月25日,因为高寒缺氧,我的伙伴哈布提汗在巡边时倒下了,再没有醒来,他才45岁……”哈得力汗神色凝重地说,“我们兵团人是永不换防的哨兵。我们老了,孩子们就是接班人。”
塔布斯别克一家四口,3人是护边员。这几天,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
吃着抓饭,塔布斯别克给爸爸妈妈讲述几个月前的巡边经历:一天清晨,他和队友执勤时遭遇风吹雪天气,雪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眼睛几乎睁不开,人和马在雪窝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挪动,10多公里的巡边路,硬是走了一天。
爬坡时,马被石头绊倒了,塔布斯别克猝不及防摔下来,滚到60多米的坡下,掉进雪坑中,崴伤了脚。队友们想尽办法才把他拉出来,随行的队医及时进行救治。
“儿子,怎么今天才给妈妈讲……”古丽沙拉眼圈红了,嗔怪儿子。
“妈妈,你也是护边员。这些危险的事儿,咱们哪个护边员没经历过。”塔布斯别克笑呵呵地回答。
从塔布斯别克家返回北塔山牧场场部,文定讴为一张照片写下图说:草在风中变黄,石头在风中变老,只有庄严的界碑巍然屹立。
夜晚的灯光,柔和地洒在北塔山牧场那座高大的地标性建筑上,“留恋塔山”4个大字鲜红夺目。文定讴睡不着,久久回味:这是谁留下的文字?又是谁在留恋?是那些曾经奉献又离去的人,还是依然戍守在边关的人?
也许,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戍边自有后来人。
扎根北塔山——
“当年那个胆小的姑娘长大了,李梦桃有了接班人”
用脚步丈量了北塔山牧场千万道沟壑,李梦桃渐渐老去。
在文定讴编写的史志里,有一个闪亮的名字:“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李梦桃。
这两天,李梦桃家中的三角梅鲜艳绽放,而他已双鬓如雪。曾经跑遍北塔山牧场角角落落的“马背医生”,今年76岁了。
“很多次,我在梦里又回到北塔山。”看见文定讴,李梦桃的眼睛蒙上泪光,“我多想再回北塔山,见见英雄母亲扎木赞老妈妈、巴拉海老场长,可他们已经不在了;我多想再摸摸边境线上的界碑,看看工作过的医院……”
从黄浦江畔,到中蒙边境,今年是李梦桃进疆的第60个年头。
“前些日子,看到北塔山牧场护边员巡边的新闻,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当年,我就是那样骑着马,顶风冒雪给牧工看病,哈萨克族老妈妈给我包的饺子,满是家的味道……”李梦桃喃喃道。
北塔山牧场平均海拔3200米,年均气温2.4摄氏度,恶劣的自然环境,曾让李梦桃十分苦恼。
1970年的一天,一位牧工因产后大出血去世。“那年她才22岁,我也22岁,眼睁睁看着她死在眼前,却没有能力去救……”李梦桃难过地说。从此,他矢志扎根牧场,潜心钻研医术,累计救治病患2万多人次,接生800多名婴儿。
36年后,李梦桃调任新岗位,牧工们抹着眼泪,送了一程又一程。李梦桃坐在车里,泪如雨下,满是不舍。
时光如白驹过隙,李梦桃退休了,那座大山依然屹立在他心中。他忙个不停,至今已上党课、作报告200多场次。一名党员感慨地说:“在李梦桃的身上,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兵团精神!”
离开李梦桃家,文定讴见到了北塔山牧场医院哈萨克族医生乃孜古丽。她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李梦桃穿着军绿色大衣,乃孜古丽和爱人坐在他身边。
1988年,19岁的乃孜古丽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人民医院实习,打算留在医院工作。时任北塔山牧场医院院长的李梦桃匆匆赶来:“回牧场吧,你的家在那里,父母在那里,那里的职工群众更需要你!”
乃孜古丽回到了北塔山牧场,跟着李梦桃翻山越岭治病救人。“那时,医生在马灯下做手术,第一次跟着李院长接生,我都快被吓晕了。”乃孜古丽说。李梦桃一直鼓励她:“好好干,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医生!”
不论白天黑夜、寒冬酷暑,只要职工群众需要,乃孜古丽随叫随到。在畜牧三连担任卫生员那些年,她常坐着丈夫阿达勒的摩托车,披星戴月出诊,多名生命危在旦夕的产妇被抢救过来,一个个新生命顺利诞生。2020年,她被评为“敬业奉献兵团好人”。
大家感叹:“当年那个胆小的姑娘长大了,李梦桃有了接班人!”
2023年,北塔山牧场调乃孜古丽回牧场医院工作。临行前,74岁的博丹拉老人着她的手哭着说:“孩子啊,我们舍不得你走……”
纱巾、酥油、奶疙瘩……乃孜古丽抱着牧工送的礼物,热泪盈眶。
不久前,乃孜古丽来到五家渠市看望李梦桃:“老院长,山西援疆医疗专家在牧场医院开设了中医馆,如今的医疗条件和您在牧场时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太好了!有机会我一定再回牧场,看看大家……”李梦桃高兴地连声说。
岁月荏苒,情怀依旧,几十年与大山为伴,他们的身心早已融入那片远山近水。
建设北塔山——
“都说三十而立,我的哈列力顾不上结婚,倒是把风机立起来了”
编好北塔山牧场史志,是年逾八旬的文定讴的夙愿。这位从六师五家渠市史志办公室退休的老人常说:“修志,是对兵团人忠诚守边的真实记录,更是对兵团精神的礼赞和传承。”
为此,文定讴16次往返北塔山,见证了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团场“脱胎换骨”的历程。
前不久,文定讴再次赶往北塔山牧场。车辆在茫茫原野上奔驰,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叶轮迎风飞旋。近年来,北塔山牧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落地,合力吹响了北塔山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号角。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第一次来这里,看到家家户户都点煤油灯。山高路险,通电是世纪难题。”文定讴记得,11年前,北塔山牧场结束了61年无长明电的历史,两位哈萨克族妇女用芨芨草编织了一面党旗、一面国旗表达感恩之情。兵团成立60周年时,她们编织的党旗和国旗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工作40多年,印象最深的是在连队架电杆。”北塔山牧场机关退休干部田李龙说。
“那时,我常常爬上6米高的电杆,风飕飕地刮着,人都快冻到杆子上了。”田李龙为连队通电吃尽了苦,在20世纪的最后一天,分布在荒山野岭的4个连队灯火通明,人们欢呼着走进新世纪。
捧过“接力棒”,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哈列力成为北塔山牧场新能源项目的建设者。
2020年底,新能源基地项目即将并网发电,30岁的哈列力吃住在工地,将婚礼一拖再拖。母亲无奈地说:“都说三十而立,我的哈列力顾不上结婚,倒是把风机立起来了!”
“这些年,牧场共安装光伏板73万块、风机340台。你信不?安装每一台光伏板、风机,我都在场。”哈列力对文定讴说,“北塔山牧场成了兵团大型新能源基地,我感到特别自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梦想。从塔布斯别克、李梦桃、田李龙、哈列力身上,文定讴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6月的一个夜晚,六师五家渠市文艺演出队来到北塔山牧场。
“可爱的家乡,北塔山牧场,我永远把你记在心上……”北塔山牧场阿肯弹唱非遗传承人莫恩台· 阿哈依的节目把晚会推向高潮,职工群众和着节拍,忘我地挥着小红旗……
台下,文定讴的眼睛湿润了:没有哪个地方如北塔山牧场一样,于方寸间承载着千钧重任,也没有哪个地方像北塔山牧场一样,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正成为戍守边关的战略要地、英模辈出的精神高地、备受关爱的边陲福地、快速发展的经济洼地。
哦,北塔山,无论是逝者,还是依然在默默奉献的守边者,有那么多人爱着你、留恋你、仰望你。时间的大河向前奔涌,珍贵的历史永远被铭记,崭新的故事还在续写…… (兰玲玲 张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