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兵团骄傲丨从大田漫灌到精准滴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看兵团农业生产如何用好每一滴水
炎炎夏日,一片片棉海在微风中起伏,展示着石河子垦区丰收的希望,更彰显着现代农业的魅力。
“以前给棉田浇水时,一家人拿着铁锹踩着泥,连续几天几夜在地里忙碌。”八师一五〇团十二连职工吴仁平说,自从有了智能化节水滴灌泵房,供水效率、节水效率都提高了,自家棉田亩均籽棉产量也提高到590多公斤。
水是农业的命脉。兵团组建初期,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大多团场分布在沙漠边缘及边境一线。军垦战士们在荒漠戈壁上挖渠引水、开荒种地,将戈壁荒滩变成了“希望的田野”,但水资源匮乏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兵团农业的发展。
如何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建设节水型农业为突破口,兵团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持续探索田间高效节水新技术、新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兵团从以色列引进了滴灌设备。这些滴灌设备节水效果明显,但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为此,兵团组织多学科专家对滴灌技术和设备进行联合攻关。”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周建伟告诉记者。
通过科研院所、本土企业的研究和探索,兵团不断推进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完善配套技术体系,农业灌溉方式逐步由大田漫灌、喷灌、涌泉灌、自压微水头软管灌发展为智能膜下滴灌。
走进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节水”)展示区,各种类型的滴灌带产品整齐排列,从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到锯齿形高抗堵滴灌带,从纳米高强内镶式滴灌带到管上式压力补偿式滴灌带,让人不禁感叹滴灌产品的丰富多样。
“这种纳米高强内镶式滴灌带的价格从此前的每米1元降到如今的0.1元,职工群众都能用得起。”天业节水石河子分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马忠向记者介绍。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适应不同环境、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的各类节水产品应运而生:高抗堵滴灌带降低了流态指数,提高了灌水均匀性;排盐用PVC/PE单壁打孔波纹管耐老化性能优异,可满足机械开沟、铺管、覆土一体化施工要求……
目前,兵团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以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2061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3%,覆盖40多种大田作物,在全国每年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
2023年,对于天业节水研发管理中心项目主管杨开文来说是极具意义的一年,他向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农场主阿卜杜拉·贝克马托夫许下的承诺兑现了——将籽棉平均亩产提高到400公斤,这是兵团膜下滴灌技术在国外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近年来,以天业节水为代表的兵团企业持续加快“走出去”步伐,把兵团的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装备产品以及培训服务整合成套,推广到世界各地。截至目前,兵团膜下滴灌技术已成功输出到18个国家,广泛应用于棉花、玉米、番茄等多种作物,累计推广面积达16万亩。
兵团人对“一滴水”的价值探索没有止步。
“田间节水技术还有发展的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表示,要继续在提高技术到位率上下功夫,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从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目标。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天业节水将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带去节水农业的‘兵团方案’,让更多农户用上经济实惠的滴灌产品。”天业节水总经理杨万森说。(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