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为犁 建设一个新世界——“第二个结合”改变新疆(上)-新华网
2024 07/10 10:55:07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铸剑为犁 建设一个新世界——“第二个结合”改变新疆(上)

字体:

  正值新疆旅游旺季,游客开车沿独库公路翻越天山到达库车后,会看到新疆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代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遗址展馆里人流如织,大家被一幕蜡制的古代屯田复原场景吸引——高大的烽燧周边,守军与百姓合力开垦着大片田地。

  此刻,库车也迎来了麦收季,蓝天白云下,麦浪越显金黄。馆内馆外,历史与今天,丝丝入扣,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展览馆内屯田场景复原。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了“第二个结合”。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第二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让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价值引领、文化底气和历史支撑。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大地,深植中华文化根脉,如今正在“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影响下,进行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

  从“饥饿的新疆”到“粮食保障基地”

  时间,总是令人感慨。

  1949年,中国的关键词是“解放”,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是人民获得新生的欢呼。但,在上海,资本家嘲讽:“共产党是军事打一百分,经济打零分。”在新疆,美国副领事马克南在逃离迪化(今乌鲁木齐)时预言:“共产党的军队会饿死在新疆。”

  “当时新疆满目疮痍,经济凋敝,物价飞涨,财政困难,各族人民极端困苦,尤其是粮食供应不足。在解放军进疆的同时,哈密、和田等地还发生过由反动残余挑起的多起抢劫粮铺、票号等事件,造成了社会恐慌和混乱。”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三处处长梁哲喜说。当时进疆的解放军部队有10万人,加上新疆本地的起义部队等,有近20万人需要吃饭,买粮、运粮的高额费用给部队造成极大压力。

  粮食,是新中国诞生时的一大突出问题。美国时任国务卿艾奇逊在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说:“中国人口在18、19世纪增加了一倍,人民吃饭问题是历史上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首要问题,一直没解决。”

  中国共产党人,能解决吗?

  时间说明了一切: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2023年,新疆全年粮食总产达423.8亿斤,实现“八连增”,粮食面积增量、产量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正如毛泽东同志的豪迈宣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新疆,建设一个新世界,从大军铸剑为犁、屯垦荒原开始。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更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的沙漠边缘和长长的边境线上,兵团战士喝苦咸水,开荒造田,胼手胝足,硬是建起一片丰收的大地。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逻辑激活中国传统屯垦戍边文化的经典案例。

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里新中国成立初期屯垦戍边的展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摄

  屯垦戍边,源于汉代。《汉书·郑吉传》记载:“自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渠黎。”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胡兴军介绍:“汉统一西域后大力屯田,推动农业发展,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戍边守军也能借此补充军用。”

  今天的新疆,遍布屯垦遗址:沙雅县,长达百余公里的引水渠仍在;清嘉庆年间,各族官兵和百姓在察布查尔山口南引伊犁河水建成的察布查尔大渠至今还在使用;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林则徐谪戍新疆期间协助伊犁将军浚通阿齐乌苏大渠,灌溉开垦近20万亩荒地,今天,百姓还亲切称它为“林公渠”。

  胡兴军说,历史上历代中央政权都将屯垦戍边作为有效治理西域的重要方式,元、清时期屯垦尤其兴盛。屯垦为西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并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稳定了西域社会秩序,维护了祖国边疆安全。

  “屯垦兴,则西域兴”,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兵团屯垦,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1965年,陈毅同志到崛起于戈壁滩的年轻城市石河子考察时,慷然赋诗:“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

  从进口坎土曼到出口采棉机

  今年5月底,作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院工作的外国专家赴新疆调研团的一员,俄罗斯专家叶列娜在飞机上看到南疆大地群山戈壁间闪耀着片片绿洲时,她感慨,“像是在火星表面栽上了苹果树”。

  这句话是苏联歌曲中的歌词,她感叹:“中国成功实现了这个梦想。”

  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建设型文明,架桥铺路、兴修水利、开荒造田……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一代代人,一直勤劳改造着生存环境。在新疆,炎热的荒漠地区地下水灌溉系统坎儿井就是典型。

五家渠市将军纪念馆里展陈着屯垦戍边官兵们曾用过的农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很早就深入思考‘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赞天地之化育’的参与者与调控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倡导人在顺应、保护、效法自然的基础上积极改造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疆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国疆说。

  今天的新疆,依然持续上演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迹:沙漠里种水稻、小麦,戈壁滩上果蔬满园,甚至通过改造盐碱地养殖海鲜……

  新疆农业走到今天,绝非简单“续古”,以棉花为例,新中国成立时,新疆棉花产量5100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1%;2023年,新疆的棉花产量达到了511.2万吨,占到全国产量的90%以上,其背后是坚定的工业化支撑:

  无人机播种、打药,采棉机收割、打包——从2019年开始,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自主创新获得技术突破,制造出了国产高端采棉机、收获机等,赢得国内外市场青睐。

  目前,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达到85%以上。谈起一些美国政客“以己度人”炮制的“强迫劳动”,新疆棉农嗤之以鼻:“我们是‘强迫’机器劳动!”

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棉花收获机亮相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资料图

  新疆和平解放时,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工业基础,农业生产方式极其落后,主要靠坎土曼和“二牛抬杠”,甚至连坎土曼也要从苏联进口。

  “解放前,新疆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由于西方列强的一次次入侵,加之统治阶级腐朽和社会制度落后,面临着生产力一穷二白、生产关系一盘散沙。”援疆干部、新疆社科院杂志社副社长吴超说。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不断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使作为建设型文明的中华文明不断走向更大的辉煌。

  工业化让新疆生产力实现飞跃。

  1952年4月30日9时,迪化市郊头屯河畔八一钢铁厂一号化铁炉火花四溅的铁水奔涌而出。这是“勒紧裤腰带”建成的新疆第一家钢铁企业。此后,建材、纺织、机械、电力、金属、石油、食品等行业的近百座工厂相继出现在新疆大地,八一面粉厂、十月拖拉机厂、七一棉纺织厂、苇湖梁电厂……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成为建设和发展新疆的功臣,被记录在新疆巨变的历程中。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命题。

  露天煤矿无人矿卡全年无休穿梭往来,纯度高达6N(99.9999%)级以上超高纯铝研发成功,全世界最大的海绵钛正式吊装出炉……新疆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正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首设“八大产业集群”产业链链主企业馆。“链主”,即在产业链中居核心或主导地位,并不断推动产业链发展壮大和价值提升的企业。自信亮相的新疆“链主”集群,正是75年来新疆生产力飞跃的最好例证。

  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

  今年89岁的谢树仁是“八千湘女”之一,16岁进疆,当时能挑一百五六十斤重的担子,冬天光脚踩泥盖房,身体也因此落下病,但她说,“不后悔!”“新疆对国家这么重要,必须得有人来建设啊!”

  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个过程,犹如恢宏的史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作为当年西进大军一员的袁国祥少将,曾记录下进疆部队官兵在屯垦戍边初期的艰难与顽强:

  官兵们每天平均高强度劳动16个小时;住在荒漠地窝子、行军帐篷里;粮食供应短缺,营养不良,有人出现夜盲症;17岁的女兵1950年春播时,在地里走了1500公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能手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壮丽事业。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在新疆,还有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喀喇昆仑精神……

  面对艰难困苦,一代代中国人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韩子勇认为,中华文明是初心不改、一以贯之的文明,所以虽然它屡屡遭遇生死挑战,但每一次都愈挫愈奋,置之死地而后生,实现连续不断升级扩容,同时也滋养出传世的核心价值:天人、群己、忠恕、执中、和合、义利、诚信、齐物、大同……正是这些具有超越性、先进性的核心价值,铸就了今天闪耀在新疆大地上的精气神。

  萨尔布拉克草原,兵团老战士魏德友护边60年,快走不动了,他的女儿正继续巡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义务园林工王成帮用30多年种出道道绿色屏障;库尔勒果园里,白净的浙江大学教授楼兵干晒黑了皮肤,但攻克了果树枝枯病,成为果农心中的“香梨女神”……

  从争相奔赴边塞建功立业的汉唐热血男儿,到踏上漫漫西迁路的锡伯族官兵,从无怨无悔脱下军装就地转业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再到一批批援疆干部……他们改变了脚下这块大地,也留下了强健的精神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