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外出放牧就是让羊锻炼身体,发展养殖业在庭院里就能完成。”7月2日,洛浦县杭桂镇皮凉艾日克村村民多来提尼亚孜·麦提如则结束了近期的外出放牧回到家中,一种稳稳的幸福立刻冲淡了外出时的疲惫。
多来提尼亚孜脱贫后的生活和过去大不一样。他家的庭院被打理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庭院划分出生活区、养殖区等区域,兼顾生产和生活,依托到户产业支持项目,还修建了标准化的养殖棚圈、饲料窖池等。
有了这些设施,多来提尼亚孜家养了96只羊、50只鸡,科学的育肥养殖让他家的年收入接近15万元。
如今,一座庭院,不仅是多来提尼亚孜一家人生活的地方,更是一家人从事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基础。有了这个院子,一家人就能把支撑全家稳定增收的养殖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贫困”彻底拒之门外。
脱贫群众的持续稳定增收,仅靠一座庭院是远远不够的。多来提尼亚孜家的院子能发挥作用,到户产业支持项目发挥了大作用。
今年,新疆大力发展到户产业,积极引导有发展条件、发展愿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施到户产业项目,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实现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这一政策驱动下,和田地区不断健全完善产业政策,明确奖补标准和程序,建立到户产业项目清单,按类别实施精准补助,支持先干后补、多干多补、干好再补,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真正达到补助一户、见效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我申报了10项到户项目补助,总金额19557元。”多来提尼亚孜说,购买和繁育母畜补助直接减少了投入资金,饲草料补助能降低后续的饲养成本。畜牧产生的大量粪便通过发酵腐熟作为农家肥,在夏季进行堆肥帮助农作物生长,在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全家农业生产效益和水平越来越高。
从多来提尼亚孜一家来看,到户产业与过去的帮扶政策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政策实施的目标由单一支持向支持与引导并重,支持方式由补助向以奖代补转变。一系列关联紧密的措施,切实调动了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了对大家干事创业的保障力度,促进了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首先会把自繁自育的母羊留下扩大生产,其他羊考虑卖掉。”多来提尼亚孜说,到户产业政策对自繁自育母羊给予每只300元补助,公羊不享受这一补助,可以育肥后销售变现,养殖户会根据市场情况,结合政策自主决定如何养殖销售。
为了鼓励农民长期从事特色产业实现增收,到户产业政策还对补助条件进行了细化,达到条件的,由乡镇或县级相关部门核验后,发放补助资金,提高了支持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支持项目覆盖五大领域22个子项。”杭桂镇党委副书记、农村经济发展办主任王志秋介绍,除了畜禽养殖领域,当地还在林果业、种植业、就业创业等方面制定了完善的支持政策,脱贫群众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申请相关补助,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发展红利。
今年,杭桂镇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喜人。全镇积极落实乡村振兴到户产业项目,以奖代补政策已验收发放970余万元,通过合理规划畜禽产业发展,实现了“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全镇存栏牲畜14.28万头(只),一大批农户通过特色养殖实现了增产增收。
“有了到户产业项目的支持,我家的家庭养殖越来越专业。”多来提尼亚孜说,自己将学习更多先进养殖技术,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继续带着全家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