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红底鸟笼卷草纹刺绣也叫共命鸟刺绣锦,中间绣的就是一只共命鸟……”吐鲁番博物馆丝路明珠吐鲁番通史陈列厅里,讲解员热孜瓦古丽·依拉音声情并茂为观众讲解文物故事。
今年是热孜瓦古丽在吐鲁番博物馆工作的第10个年头。2011年大学毕业后,她曾在葡萄沟景区从事讲解工作,3年后成为吐鲁番博物馆讲解员。刚工作时,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掌握不太标准,有观众反映听不懂她讲解的个别语句。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闲暇时间,热孜瓦古丽拿着讲解稿,标上拼音,一句一句读给同事听,哪一个词读得不标准,同事纠正后,她再重复朗读,直到熟练掌握才罢休。靠着一股韧劲,几个月后,她终于过了语言关。
热孜瓦古丽在吐鲁番博物馆为观众讲解。本人供图
吐鲁番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荟萃,留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距今约2400万年的吐鲁番美丽巨犀化石、有2300多年历史的葡萄藤、有《大唐西域记》最早写本残卷……吐鲁番博物馆现有藏品20637件(套),珍贵文物892件(套)。为了能做好讲解工作,热孜瓦古丽系统学习了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为讲解好文物故事打牢基础。
“讲解员是连接文物和观众的纽带。每一次给大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总让我热血沸腾。”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近距离触摸吐鲁番历史文化,热孜瓦古丽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博物馆观众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团体、有全国各地游客、也有历史文化爱好者,在讲解过程中,她注重因人施讲。对学生观众,她以引导启发为主,激发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有观众对某一件文物感兴趣,她便知无不言,讲述背后的故事。这种以观众为中心的服务态度,让她的讲解更具亲和力。
热孜瓦古丽为学生讲解文物故事,将历史文化送进校园。本人供图
近年来,吐鲁番博物馆经常组织“流动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热孜瓦古丽和同事们走出博物馆,将历史文化知识送进校园、乡村和社区等更大的天地。“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更多群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近距离感受到家乡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热孜瓦古丽说。
优秀讲解员、“优秀社教工作者”红色故事宣讲大赛一等奖……在吐鲁番博物馆经过10年磨砺,热孜瓦古丽的讲解不但越来越受观众认可,还在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博物馆是公众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大课堂,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负观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