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动脉连接天山与中原-新华网
2023 08/22 12:54:34
来源:新疆日报  

丝路动脉连接天山与中原

字体:

  轰鸣声中,一架飞机呼啸而起,银翼划过云朵,不到30小时,将满载着郑州商品降落在地球另一边的纽约;云层下,径直铺展开来的郑州繁灯千万,长长的灯火快速从四面八方向这座城市涌来,又摇曳着光影向四面八方奔去,那是列车在中原大地进进出出。10年来,郑州成为丝路动脉上举足轻重的一处枢纽,长长的新亚欧大陆桥连接着天山与中原,与不熄灯火相伴的,是涌动奔腾的经济活力,推动着这座城市欣欣向荣。

  西电东送夯实城市发展基础

  近距离仰望电力塔,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压迫感,仿佛头顶巨塔正带着庞大能量俯视着你。8月15日,在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直流中心中州换流站,记者的感觉正是如此。

  中州换流站,是西电东送工程中一项宏大项目的东端。2014年1月27日,±800KV特高压天中直流输电工程建成运营。“天”是天山的“天”,“中”是中原的“中”。

  该工程西起新疆哈密,东至河南郑州,2192千米外的新疆电能送到中原大地只需7个毫秒,就在记者掏出采访本的10秒时间里,已经有1.67万千瓦时电横跨半个中国,进入中原大地的千家万户。

  “每天,我们这里给河南输送1.5亿度电,河南近1亿人,相当于每人每天就有1.5度电来自新疆。”中州换流站站长李帅兵说,近年来换流站每年向河南送电超过400亿千瓦时。在他身后,横着10个大字:电从远方来,清洁大中原。

  “随着新疆能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天中直流送电量也逐年攀升。”李帅兵说,刚开始时输电端能源开发力度不够强,电量不均衡。天中项目效益持续发挥的10年,也是新疆能源开发水平大幅提升的10年。如今的哈密大地,风车列阵处处,光伏陈列如海,现代化的火电厂白烟轻涌,散于碧空之中。稳定强大的电流一刻不停涌向中原。

  近年来,该工程累计向河南乃至华中电网输送电量近34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1.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4亿吨。“我理解‘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合作共享。天中项目助推郑州的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强力支撑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这是条意义重大的‘电力丝绸之路’。”李帅兵说。

  重商尽职铺就十年繁荣之路

  今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以下简称“郑州自贸片区”)而言,则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破局出圈的10年。

  10年来,在郑州“一带一路”建设历程中,“勇气”二字熠熠生辉。

  勇气是被逼出来的。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郑州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不沿边、不靠海。这个时候,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成为关键的一步。是要守成,按部就班进行常规建设,还是积极进取,主动融进“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中以求有为?

  郑州毅然选择了后者。

  首先是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加强。郑州地处“中国交通十字路口”,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2小时航空圈辐射全国92%人口、全国94%经济总量和98%的外贸份额,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的生活和消费。10年间,“空陆网海”四条丝路从郑州延伸至全球。

  每一条“路”,企业都是主体,他们为何选择郑州?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个细节,在郑州市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地铁修到了园区门口。人们出地铁口,往左走几步,穿过一道门,就能进入园区。而郑州中大门保税新零售体验中心离地铁口不到300米,停车场也很宽阔,市民来此购物十分方便。

  “这10年来,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就是郑州这个地方,企业与政府劲往一处使,都在千方百计地提高效率。”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保税集团”)公共关系经理刘柯真说。

  “2020年,我在郑州办一个跨境电商的手续,用了1小时。公司在全国都有布局,不久后在另一个地方,同样的手续,你猜我花了多长时间?”

  “一天?”

  刘柯真摇了摇头:“整整一个月。”

  这是郑州软环境建设中极其微小的一幕,却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郑州市副市长马志峰介绍,改革红利释放和营商环境优化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自2017年以来,郑州自贸片区新注册企业8.7万家,其中外资企业449家,实际利用外资8.02亿美元,累计进出口值1900多亿元。签约重大项目200余个,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0余个,总投资3000多亿元。

  创新发展赢得丝路建设先机

  10年来,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企业对“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始终充满着信心。这种信心,源自一系列宏观层面的务实举措。

  中欧班列作为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发展伊始就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在高层共识之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交流合作,通过签署跨境运输协议、推进国际联运规则制修订和标准统一、完善双多边贸易规则等一系列举措,为中欧班列畅通运行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撑与保障;同时,沿线国家城市和企业间也深入开展互动交流合作,为中欧班列的探索开行奠定良好基础,并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和稳定的货源保障。

  大海在前,鱼藏碧波,怎样扬帆,就看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自身奋斗了。

  郑州对此有着很清晰的认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机会,是抢来的!

  利用国家战略叠加、区位交通畅达、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郑州在全国率先建立多式联运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第一个省级多式联运标准体系,顺利完成交通强国内陆型多式联运试点,实施“空铁联运”“空空中转”等多项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工程,从硬件到软件,从信息系统到标准规则,全面推进了多式联运的创新发展。

  源自河南保税集团的“1210”跨境电商监管服务模式,已成为全球跨境电商通关服务解决方案的主要选择。“我们努力的方向是物流供应链4年内实现全球范围下单。”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说,“要让跨境电商交付更加快速便捷,做到7天×24小时购遍全球,7天在全球范围内完成配送。”

  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将科技深度植入班列运营全流程,建成全国中欧班列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数字班列。综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攻克了多式联运集装箱全程运踪定位、冷藏集装箱国际超长距离温度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我们借助新装备实现了冷藏箱温度、湿度精确控制,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点到点全程可视化的冷链运输服务。”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新年说。

  据统计,自2017年挂牌成立至今,河南自贸试验区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先行先试,累计形成54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6项被国家层面采纳推广。

  “河南的制度创新助推跨境电商等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为世界提供了在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解决方案。”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召龙说。

【纠错】 【责任编辑: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