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疆大地的精神文化厚度
——访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
5月14日,一场由新疆日报社、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博物馆里的音乐会”,亮相新疆博物馆一楼大厅。器乐演奏与文物展览的结合,昔日盛景与现代气息的融汇,让“走进博物馆”变得越加有趣有益。
博物馆里的音乐会 新疆艺术学院提供
进入5月以来,新疆博物馆将每日预约人数增加至1.3万人次,看展、听课、研学、买文创、看演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成为本地观众的常去之所、外地游客的打卡之地。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和美好生活。一座博物馆与一个城市“美好生活”的指标紧密相关。
“当博物馆里的文物以活化的形式走入、参与到现代生活里时,人们便能在它面前更深刻地感受到新疆大地的精神文化厚度。”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
多样手段让观众读懂文物
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锦护臂展台旁,视频播放着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对这件国宝的全方位释读。讲述平实生动,通俗易懂,观众在观看锦护臂的同时,会驻足细细聆听。
“策划文物展,优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公众读懂文物,要避开深奥的专业术语,避开晦涩的陈述方式。”何嘉说,策划展览、撰写大纲、设计展陈词之时,策展团队会把准确、通俗、便捷放在重要位置。
新疆历史文物展上陶器展柜旁配套的文物拼图游戏,总能吸引一波波青少年参观者来挑战,比谁能用最短时间拼出陶罐的样貌。编织品文物展台旁设置了手工编织的体验模具,观众按照图解动手编织,就可以了解千年前人们是怎样织成了衣物、背袋、铺盖。
“在观展中通过动手、动脑收获参与感,进而了解历史史实和文物身上的故事,是当下观众普遍的需求,所以文物的互动性功能设计,是博物馆追求最佳展陈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每次在新疆历史文物展的隋唐时期展厅里,看到丝绸之路商旅通关互动游戏让观众乐不思蜀时,何嘉就会考虑其他文物如何能植入这种展陈方式。
随着博物馆数字有声设备的普及,观众通过电子语音导览已经可以大致认知文物,但听讲解员现场讲解,仍然是观众最喜欢的方式。
“这也是观众对观展互动性、针对性、故事性的要求,我们鼓励讲解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个性特色,满足观众需求。”何嘉认为当下要加速壮大讲解员队伍,提升讲解质量和能力,这是准确阐述历史,传播中华文化,讲好新疆故事的基础。
文物展览要走出去请进来
新疆博物馆“国博厅”将在5月对外开放,此后这里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固定举办文物展、艺术展的专厅,首期与观众见面的是“吉金铸史——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与艺术”展。
“这次展览有142件青铜器,其中30%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们的年代跨度长、器型丰富多样,充分展示着青铜器在造型、纹样、工艺、实用性上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何嘉认为这期展览的到来,提升了新疆博物馆在青铜器展示上的丰富性。
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中与酿酒有关的文物展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新疆博物馆新疆历史文物展中与古时边境互市有关的文物展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与此同时,呈现140多件国宝的新疆精品文物展正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展出,此前该展览曾在今年1月亮相陕西秦始皇陵博物院。陶器、玉器、文书、织品等共同讲述着新疆自古以来和中原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展现着汉代以来历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治理,让新疆文物带着新疆故事走向全国。
今年6月,“故宫厅”也将亮相新疆博物馆。
“文物展览的请进来、走出去,极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在与国内一流博物馆的交流互鉴中,很多新理念、新手段推动了我们策展能力的提升,服务功能的完善。”何嘉认为,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博物馆必须与现代城市发展同步,为新疆文化事业的繁荣注入活力。
《自治区“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鼓励各级博物馆、各类文化企业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发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能够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随国博展览一同来到新疆博物馆的还有他们设计研发的文创,国博文创的“精品化”面貌也给大家带来了新风。
“新疆博物馆文创注重实用性、观赏性和纪念价值,此后还要在艺术性和精美度上下功夫,对文物故事及标志元素的挖掘使用,要更加精准。”何嘉认为,出现在文创上甚至包装上的每一张图画,每一句文字都要用好,发挥好文创讲故事的功能。
同时新疆博物馆的文创将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嵌入大型商超、机场、火车站,与公众建立更广泛的连接,做好文化遗产的推介者。
办好博物馆的“大学校”
2022年印发的《自治区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实施新疆博物馆创建计划,重点培育1家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座大学校,新疆博物馆这座学校里的“课堂”也越来越丰富、热闹。
诗词、书法、编织、拓印、投射、绘画、泥塑……从元旦到国庆,从立春到冬至,从清明到重阳,新疆博物馆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举办的各类节气、节日主题社教活动,在经年积累下,收获了一批批忠实的参与者。
“社教活动是传播文物历史价值,传承文物艺术价值的重要平台。”何嘉说,在《吉金铸史》开展期间,将设置系列社教课堂,由国家博物馆专家为观众们讲述青铜器的诞生历史、变化发展以及与现代的关联,这是“识得文物”的必修课。
新疆博物馆社教活动 新疆博物馆提供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新疆博物馆内已经建成了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文物修复中心——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这里面向公众开放,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观众参观。
“观摩文物修复是一堂有趣的课,我们希望青少年在这里了解它,关注它,甚至喜欢上它。”面对全疆文物修复专业力量不足的状况,何嘉认为引导公众亲历文物修复,关注文物保护,是未来壮大队伍、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他的期望中,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不仅能完成国内出土的文物修复与保护,还能够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土文物修复,通过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守护和探究,实现民心相通。
今天(5月18日),即将满一周岁的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以升级版的新容颜在新疆博物馆多功能厅上演,挽髻画斜红的唐代仕女,拨动琵琶弦的龟兹乐伎,执缨守城池的边关军士……又一次真切地走入百姓精彩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