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河畔解放军战士守护百姓的身影历历在目;矗立戈壁的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忙得热火朝天;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族姑娘用深情的舞蹈送心上人参军;收获时节农户们接力把成车的杏子运往远方;春回大地时乡亲们搬进如花园般的新村喜笑颜开……
一幕幕精彩的场景,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第七届“天山文艺奖”的评选舞台上,讲述着属于新疆的故事,它们用真实、扎实、朴实的创作,为各族群众带来增强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推动着新疆文艺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届“天山文艺奖”评选涉及电影、电视剧、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17项,共评选出88部获奖作品,另外作家丰收、舞蹈家亥力千·斯迪克获得贡献奖。
创作,以人民为主角
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是基于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长期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寻找好故事收获的成果。
近年来,新疆作家协会连续组织作家赴基层创作,见人、见事、见情,用文字记录下真实美丽的中国新疆。获本届“天山文艺奖”文学奖的作品《诗意栖居柯柯牙》《伊吾河穿过群山》等,在纸页上留下了作家用脚步丈量、用手感触、用心倾听的历程,以鲜活的人、生动的事,为新时代和人民放歌。
现代曲子戏《金子般的心》擦亮道德模范王桂珍最美丽的容颜、最真诚的心;话剧《金色的胡杨》留住党的好干部刘国忠身上绽放的“胡杨精神”;广播剧《中国石》颂扬着冬古拉玛山口的“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爱国守边铁一般的信念;画作《收获季节》定格了南疆乡村农户在果园丰收之时忙碌、喜悦、期待的身影。
“人民群众为文艺工作者提供着最有力的依托、最丰厚的营养,是文艺作品最出色的主角。”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副团长铁婷婷说,《林基路》《金色的胡杨》《幸福来敲门》《勋章》等话剧作品在深入基层抓活鱼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着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满足人民需要的创作方式。
书写,积极反映时代之变
“在无边荒漠中建起的绿色屏障,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生命奇迹”,这就是长篇报告文学《诗意栖居柯柯牙》的故事,它反映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在近40年时光里的巨大改变。
从本届“天山文艺奖”的获奖作品中可见,近年来,新疆文艺作品始终在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着力展现新疆各族群众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画作《响动的大地之新疆山像2》以石油作业场景为依托,用刚劲有力的笔触描绘出石油人在祖国边陲奋斗的时代肖像;舞蹈《追赶太阳的姑娘》用丰富的舞蹈语汇呈现着阳光下的新疆姑娘美丽大方、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美好样貌;电影《昆仑兄弟》用心用情讲述着民族团结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纪录片《山河新疆(第二季)》以山川、草原、森林、生灵、人为画笔,为今天的新疆大地绘出最美轮廓。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中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前进,都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响动的大地之新疆山像2》作者、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秦天星说,“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用心观察,用优秀作品展现新时代的新疆。”
追求,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获得本届“天山文艺奖”荣誉奖的舞蹈《花儿永远这样红》曾在2019年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它所代表的是近年来新疆民族民间舞蹈在创新发展中,突破了“舞蹈好看、服装漂亮、配乐好听”的既有形象,立足现实故事、深挖文化内涵、勾起集体记忆,呈现出创作的高追求、高水准、高质量。
之后在2021年同样拿下此奖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也是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用艺术作品为新疆这片热土代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艺术精品战略和艺术扶持政策支持下,一批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文学艺术作品相继问世,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国家艺术基金近8年来资助全疆110个艺术创作推广项目,金额达1.088亿元。自2020年起,自治区落实文艺扶持激励资金每年3000万元,支持了全疆131个舞台艺术项目创排。
舞剧《张骞》大气磅礴,歌舞晚会《新疆是个好地方》绚丽多彩,杂技剧《江山如画》、杂技《九儿》震撼夺目,动画电视剧《克拉和玛依》创意清新,歌曲《一份特殊的牵挂》悠远绵长。
本届“天山文艺奖”获奖作品中有多部是在各级各类激励政策的支持下打造出的文艺精品。
“文艺扶持机制为文艺作品扎实的编创能力、多元的表现形式、丰富的高科技手段运用,提供了重要依托,推动新疆艺术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舞剧《张骞》执行导演、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副团长加苏尔·吐尔逊说。
“天山文艺奖”自批准设立以来,有效调动了全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文艺创作、人才挖掘、培育队伍搭建了重要平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张太保说:“我们要继续鼓励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文化润疆,把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有效融于文艺创作,聚焦社会的新领域、新现象、新变化,进一步丰富新疆文艺作品的形式,拓展美学新样态与人文新高度,开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