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通往苏勒阿勒玛塔村的路

作者: 艾克拜尔·米吉提    来源: 新疆日报    日期: 2023-01-11

  在伊宁市,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六星街、喀赞其等旅游景区,却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叫苏勒阿勒玛塔村的地方(意为有水的苹果谷),这是伊宁市近郊的山区夏牧场,隶属巴彦岱镇管辖。

  在这条山谷深处,住着我家一个远房亲戚额冉一家。那时候,他每年都会到伊宁市看望我们。父亲对他很敬重,每次都会和他拉拉家常,母亲则亲自下厨,给他做香喷喷的奶茶和茶点,然后奉上手抓肉和抓饭。他来的那天,我家像过节一样。

  我没去过苏勒阿勒玛塔村,只知道从铁厂沟进去就到了,想象不出那里的景致是怎样的。

  那年,父亲去世,我们把父亲安葬在铁厂沟口新辟的公墓里。安葬父亲那天,额冉带着他的几个儿子来了,和众人一道动锹添土。

  我有些感动,问他:“您是怎样进城的?”他笑笑说:“我是从苏勒阿勒玛塔村骑马下山的,到铁厂沟口往墓地拐一下,再把马寄放在巴彦岱镇的一个朋友那里。马进不了城,我乘坐公交车过来,很方便,马也饿不着,朋友会照料它……”

  我为自己曾经的粗疏感到惭愧,过去,我怎么从来没关心过他是怎样进城的呢?这才是真亲戚,总是年年进城来看望我们一家。

  时光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一年夏天,我从北京回到伊宁,母亲告诉我:“额冉不久前去世了,你应该去他家看看。”

  我愣了一下——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个亲戚,又是骑马又是换乘公交车,不辞辛苦地每年到我家看望了。

  那天,弟弟开来一辆三菱越野车,他说轿车上不了山顶。我在心里纳闷,苏勒阿勒玛塔村不是从铁厂沟进去的吗,何来的山顶?

  事实证明我错了。那时,苏勒阿勒玛塔村还没有柏油公路,铁厂沟里是行不了车的。弟弟开车进铁厂沟口,从一处山坡上了山顶。山顶上一望无际的草原,直抵北面辽远的天山山麓。

  我们继续驱车前行,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直到双辙土路把我们引向一个小山沟,路变得难走起来。突然,越野车的底盘被托住了,我俩下车一看,原来路中的土墩子顶起了越野车的底盘,后轮够不着地,只能空转。车的后备厢里没什么可用的工具,这里也没有手机信号,无法求救。

  正在无奈困守中,前方迎面来了一位骑马的牧人,他胯下的马鞍上还夹着一把铁锹,真是幸运。弟弟向这位牧人借用铁锹,哪知他跳下马,三下两下把那个土墩子铲平了,还说:“真不好意思,到我们苏勒阿勒玛塔村的路这么难走,还把你们困在这里了,再往前走就没什么障碍了,可以放心开过去。”

  我们向他表示感谢,他和我们握了握手,以示告别,便忙他的活计去了。

  不一会儿,车开出了小山沟,进入苏勒阿勒玛塔村。这是一条开阔山谷,一条山溪哗哗作响,溪两边长着野苹果树的茂密树丛,阿勒玛塔“苹果谷”的由来或许如此。

  额冉的家就在近旁。

  那是一个依山傍水,坐落于高台上的牧人小院。走进院里,左手是一溜马厩,之后是一排向阳的房屋矗立于高台之上,洒满阳光;右手是一块开阔地,既可以堆放储草,也可以拴马或圈牛羊。按照哈萨克族人的传统习俗,老人走后,家产将由幺子继承。现在,这个院子就由他小儿子努尔达吾列提继承。我们看望了他们一家,凭吊故人。返回时还是那条颠簸的双辙土路,迄今不能忘怀。

  多年后的2022年,我再次来到苏勒阿勒玛塔村,没想到,这里的路况已经完全变了样。“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打通了这里的路,阿勒玛塔“苹果谷”昔日的障碍,现在被一条柏油公路轻松穿过。

  我们驱车而上,越过了额冉的老屋,我想能走到哪里就先走到哪里,回来时再造访老屋现在的年轻主人。

  一路上,山谷缓缓向东弯去,河水在山涧哗哗流淌,河道两侧公路两旁尽是茂密树林,近处的阳坡上,散落着牧人的房屋,那屋顶一律是彩钢罩着,门前几头牛卧地反刍,拴马桩上拴着备好马鞍的马,在那里悠闲地甩动头颅,很是惬意。

  我们回到了额冉家的老屋。院前河滩辟出一块开阔地,应当是旅游季节停车场。在河对面山洼里支着一溜毡房,那是夏季旅游点。努尔达吾列提出门迎接了我们。在他家老堂屋正墙上挂着他父亲额冉和母亲的遗像,额冉从照片里用慈祥的眼神看着我们,我的内心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我和努尔达吾列提聊了起来,问他的生计如何,羊群在哪里过冬,他说家里有一些马和牛,还有300只羊,到了冬天,要转场到阔克江巴斯山的冬牧场过冬。不像过去,要赶着羊群跋涉,几天几夜才能赶到冬牧场,过了冬,再赶着羊群几天几夜回到这里。现在方便得很,300只羊,一个大卡车分上中下三层就可以拉回来了,一天就能到冬牧场,一天就能返回春牧场,只付卡车司机运费就可以了。

  他还告诉我,这条路,山谷那边的部分已经修好,今年有望把这一段路连上,从这里就可以驱车前往赛里木湖,距离阔克江巴斯山的路程也就近了……

  努尔达吾列提家的院子很舒适,大门北侧是向阳的两间大屋,南侧是一溜三间新房,院西是一排羊圈,院中还码着越冬没有用完的干草垛子。他给我介绍说,东边的屋是国家资助统建的,现在全村的人都是这样。

  他还说,他家的孩子已进城工作,在城里买了房子和车子,忙于自己的工作。他们两口子住这个院子已经很好了。显然,这是一个知足的人,一个知足的家庭。

  上一辈人走了,下一辈人还得继续生活,接续亲情友情,人生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规律。

  望着门口的公路,我心想,穿过村子的这条公路,不久后还要越过草原,驱车前往赛里木湖,或许,今后这里将成为驴友们自驾游、房车游的新热线……

[责任编辑: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7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