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村里有了“超级棉田”之后

作者: 杜建辉 王雪    来源: 新疆日报    日期: 2022-11-22

  “小艾,今年你俩种的棉花产量咋样?”11月19日,正处于棉花交售时间,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棉农李海龙来到村头的“超级棉田”,了解棉田今年棉花收益情况。

  当得知艾海鹏和凌磊两个人种植管理的“超级棉田”每亩棉花产量有400多公斤时,李海龙很惊喜,他让两位小伙子详细给他讲讲棉田里的一个个“黑科技”。

  从盐碱滩、人烟稀少的“三靠村”到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达西村村民在种植棉花的路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达西村棉花种植面积5.8万亩,棉田种植管理从多年前的传统人工种植模式到如今的机械化模式,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当国内首个2人种植管理的3000亩“超级棉田”项目落地达西村时,立刻成了村民们关注的焦点。

  “智能化管理在降本、提质、增效方面效果显著,村民们都很感兴趣,主动到‘超级棉田’学习。”兴平镇党委副书记、达西村党委书记古再努尔·买买提说,我们要用好“超级棉田”无人化管理这个身边的活教材,鼓励引导棉农利用高科技获得更多收入。

  达西村种植大户李永谦种了500亩棉田,最让他头疼的是棉花播种期和出苗期,大风会吹翻地膜、吹干棉苗,造成减产。了解到“超级棉田”采用“棉麦分播”防风栽培技术实现了稳产,李永谦很快进行了尝试。

  “3月中旬铺膜播麦子,等到4月初再播棉花,此时麦子已经生长到10厘米以上,成为棉苗生长初期抗风抗寒的天然‘防风林’。通过这种种植方式,今年,我的棉花亩产超过400公斤。”李永谦说。

  和李永谦一样,经过考察,种棉“老把式”白利军开始学习无人化管理模式,体验掌上务农。白利军在达西村承包了800亩棉田,“超级棉田”项目启动后,他从最初的怀疑变为跟着学。

  棉花采收结束后,白利军算了一笔账:“在种植管理过程中,节省了十几万元支出,也减少了水肥农药用量,相比往年每亩成本减少200元左右。”

  “明年我准备使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棉花,更加科学精准管理,继续降低种植成本。我相信随着党的二十大安排部署的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我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日子会越来越美。”白利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达西村对农业新技术感兴趣的村民越来越多。村民阿布力克木·木沙说:“我家祖祖辈辈种棉花,一直按传统方式种植,每年忙的时候,一家5口全扑在地里,好的时候一年能挣七八万元。学会了新技术,种棉花不累,收入更高了。”

  村民吾斯曼·努如拉家种了257亩棉花,今年预计收入40万元左右。他说,如果使用“超级棉田”的种植管理模式,收入还可以更多,明年要尝试一下。

  古再努尔·买买提说,我们要带领村民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让达西村村民一直“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

[责任编辑: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4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