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过后,北方气温大幅下降。11月13日,夜间气温已降至零下,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销售车间待装车场内彻夜灯火通明,随着班长刘涛一声令下“2号台,开阀!”最后一辆罐车装车已是次日0:30。
入冬来,疆内市场对低凝柴油的需求日渐增长。乌石化公司加大低凝柴油的保供力度,油品销售车间员工克服疫情防控、岗位人员锐减、夜间低温作业等种种困难,保证产销平衡,满足周边地区冬季车用柴油需求。
受疫情影响,油销车间在岗员工只有原来的一半,装油的班组从三个减少到两个班组,原先两个人的岗位现在只剩一人。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避免交叉传染,来自四面八方的大车司机全程不下车,装车任务空前繁重。“一个萝卜一个坑儿,大家都是小跑着干活。”刘涛说。
为了补充一线力量,十一过后,车间技术员李新悦主动申请去装车岗位顶岗,技术员祁星每天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员工身边。祁新说,身边这些共事20年的老同事从来都不让操心,最放心不下的是大家的就餐问题。“太忙了,天气也冷,热饭送到岗位、吃到嘴里也放成了凉的。”
在待装车场里,有一间半个教室大小的活动板房。疫情期间,由于无人轮替,装车员不能离开岗位太远,这里就成了临时就餐的场所。18:00-22:00是一天当中装车的高峰期,等待装车的车辆应接不暇。
“饭来了!”
19:00,祁新把饭送到板房,一个人都不在,“大家都在外面干活呢,根本吃不上热饭。”祁新说。
为了解决人员不足的困难,公司团委组织了一批青年员工去油销车间协助装车,“00后”小伙子任建国家在甘肃,10月20日,他第一次帮着师傅装车,搬着沉重的鹤管、阀门,吹着户外凌冽的寒风。下午4点,他腿脚酸疼,跑不动了,手也不知何时碰掉了一小块皮。晚上10点多,他回到宿舍,倒头就睡。二十多天下来,任建国学会了查看车罐压、及时调整压力流速,还学会了用巧劲,速度也提升了不少。
“这样的强度能坚持下去吗?”
“还行,慢慢就习惯了。”
“会怎么和家里人说?”
“我就告诉他们,我在这里挺好的。我觉得自己在成长,在劳动中变得坚强。”
22:00,李新悦回到办公室,拨通了未婚妻曹雨薇的视频电话,和她边聊天边吃晚饭。他们原本定于10月份举办婚礼,小两口订好了酒店,试好了婚纱,对婚礼充满期待。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油品保供任务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婚礼被迫推迟,仪式取消,婚纱也退了。近100天,李新悦一直在岗位上忙碌,曹雨薇独自在家照顾80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一日三餐生活起居。两个“90后”每天通过视频电话彼此打气、相互鼓励,共同度过这段难挨的时光。
打完视频电话,李新悦通过微信给曹雨薇发了条文字消息:“春暖花开时,我们就结婚!推迟的是婚礼,甜蜜一直都在。”片刻休息后,便又向装车台走去。此刻,提升装车安全的“液化气管线架空”项目施工正在进行,为了不与装车作业发生冲突,部分作业只能在夜间开展,李新悦顶替岗位员工在现场监护。浓浓夜色中,李新悦穿着棉衣,不时搓搓手、跺跺脚,嘴里冒出白色的呵气,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施工作业人员的一举一动,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1:15,随着最后一辆罐车驶出装车台,今年50岁的刘涛迈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宿舍。他80多岁的老父亲独自在家,远在南京上大学的女儿通过小区群给爷爷订菜包,远程“照顾”爷爷。刘涛说:“好在老父亲身体还算硬朗,一个人能对付。大家都有困难,想办法总能克服的。保供是头等大事,油出不去,整个炼油生产都受影响,兄弟单位需要互供料,路上跑的车也离不开油,我们加油干,明天总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