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此心早已许天山——巫新华讲述“重走天山路”背后的故事

作者: 蒋大伟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    日期: 2022-11-09

  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所著的《重走天山路:东天山吐鲁番古道考察与研究》,近日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艺分社出版以来,迅速登上了多家畅销书榜单。

210139qlfukupbu7ul2zwt(1)

  巫新华曾于1995年至1996年,系统考察过吐鲁番及相关区域的古城、烽燧、戍堡、驿站等古代遗址遗迹,并用车行、徒步、骑马、骑驴等方式,逐一考察了吐鲁番与外部沟通、在地理方面可能成为交通通道的山谷、达坂、沙漠及戈壁。他在领略大漠孤烟、驼铃悠扬之同时,感受和体会到大海道“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的严酷。相关考察成果经整理后,他曾出版《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一书,得到学界同行的认可。

  巫新华透露,因为这本书,自己有一个意外收获。近些年来,许多徒步、探险爱好者看这本书后,不断联系他,与他讨论当年考察中的所思所想,比如诸天山古道、沙海古道考察路线,山野荒漠考察遇到的困难和注意事项等。随后,这些户外爱好者又各自沿着这本书中所述的古道,徒步探查并不断有新的收获。

  与这些探险达人交流多了,巫新华萌发再次修改、充实该书的想法。2013年年初,他着手把这些年来自己关于吐鲁番乃至新疆古代交通、人文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放入进来,对该书进行了增补和修订。

  巫新华表示:“近10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今年9月底,这本书得以出版,这便是《重走天山路:东天山吐鲁番古道考察与研究》的由来。”

  这本书以西域历史背景、丝绸之路的沙漠戈壁和天山腹地路线为地理依托,以著名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线索,详尽阐述吐鲁番的古城遗址、烽燧遗址、古道分布情况等,并用探险考察方法从厚重的历史尘埃中发掘这些失落的丝路古道,揭开了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的吐鲁番真实的历史面貌,强调了西域十字路口重要的交通作用,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路段灿烂的文化与文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实地考察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充分结合,内含考古测绘图、遗址遗迹图、古代交通路线图等,丰富的图像资料直观展现了吐鲁番的古道变迁。

24BACF8F-6736-4B2B-B1A1-B231E2A0A155(1)_edit_49192772633639

2019年7月23日,巫新华在喀喇昆仑克勒青河边红柳滩营地。巫新华 供图

  让巫新华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增加了近年来一些探险达人对吐鲁番古道探路之旅的日记。他们虽不是专业的考古研究人员,却一次次置身于丝路古道,身体力行传递沟通古今的切身之感,去了解东西方文明交流十字路口那些千百年来留下的文化遗产。巫新华谈道,“在新疆地区考古,拼的不是身体而是毅力。它的沙漠是干旱的极限,它的高山是一种高原的极限,只要进入这两种极限,必然会有风险,因为这样的区域一般都是无人区。个人去做工作的话,交通、通讯、后勤条件的保障程度很低,所以他们的探索精神,才会让我特别感动。”

  巫新华说,一位看过这本书的读者跟他交流,有一句话令他印象深刻:假如有机会到新疆去,别的路可以不急着走,但这条“天山路”一定要抽空走一走。这位读者还说,到新疆去,最好还要带上这本书,到书里说过的古城遗址、烽燧、馆驿实地考察一番,看一看吐鲁番古道的过去和现在,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新疆。

  “数十年里,我走遍了新疆所有山川水系,我的关注与考察都与丝绸之路历史人文大背景及考古专业研究内容相关。未来岁月里,我的脚步仍将深深浅浅印在这里,因为我的心早已许给了天山。”巫新华说。

[责任编辑: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1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