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农景展现丰收成色

作者: 热依达    来源: 新疆日报    日期: 2022-09-24

  金秋时节,天山南北一派丰收景象。田野里,“大块头”来回穿梭;天空中,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温室大棚里,智慧设备大显身手……这些“智慧”农机的加入,让农民丰收更有底气。

  农机唱主角 省时又省力

  拜城县亚吐尔乡帕什塔其村玉米地里,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整齐,一个个玉米棒颗粒饱满,收割机和运输车辆的轰鸣声在田间地头奏响丰收交响曲。

  帕什塔其村种植户吐尔地·买合木提看着收割机来回穿梭于自家玉米地,收割、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太方便了,机械作业效率高,人工成本低。”吐尔地双手叉腰,眯着眼看着正在收割的玉米。

  今年,亚吐尔乡共种植玉米2.8万亩,其中常规玉米2.2万亩。为确保玉米颗粒归仓,亚吐尔乡组织了37台大型收割机开展作业,目前收割工作已接近尾声。

  随着小麦、玉米、棉花、辣椒、西红柿等农作物相继成熟,天山南北的农田里,“大块头”成了主角。

  近年来,我区各地大力推广适合当地使用的农用新机具、新技术,传统人工正被一台台力量强劲、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取而代之。

  9月23日,在沙湾市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一处棉田里,一台打包式采棉机不停地穿梭忙碌,一边采收,一边进行打包,不一会儿一个包装整齐的棉团就落地了。

  随着北疆的棉花迎来收获季,沙湾市174.51万亩棉花陆续吐絮成熟,开始机械化采收。

  “采棉机工作一个小时能采收30亩地,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大概能采收270亩地,效率很高。10月20日后,我们就跨区到阿克苏地区作业了。”沙湾市采棉机驾驶员汪自恒说。

  今年,沙门子新村种植棉花3.9万亩,全村有9台采棉机,预计20天左右采收完毕。

  沙湾市是我区重要的棉花主产区,每年种植棉花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沙湾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7%以上。棉花、玉米、小麦、辣椒等大宗农产品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率达100%。”沙湾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高永健说。

  据了解,2021年,新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48%,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59%。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466万千瓦。

  今年,我区力争全区农机总动力稳定在249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7%,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

  农药从天降 作业效率高

  9月16日,在轮台县哈尔巴克乡吾夏克铁热克村一处棉田内,棉花开始陆续吐絮,一架植保无人机在飞手规划好航线后开始精准作业,向即将采收的棉花喷洒脱叶剂。

  “今年我种了1500亩棉花,今天给棉花打第一遍脱叶剂,过几天再打一遍,预计10月中旬就可以进行采收了。”吾夏克铁热克村村民王顶玉说,通过土地流转,他家小块地整合成了高标准农田,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省时又高效。

  轮台县今年种植棉花共计112.35万亩,由于无人机植保作业效率高,省时又省力,无人机植保作业也越来越被种植户所接受。

  “我们按照技术员的指导,准备每亩地喷施30克脱叶剂、100克乙烯利,分2次喷施。喷施脱叶剂后,棉花光合作用好,能够促早熟,棉桃成熟度也高,产量也会提高。”9月14日,乌苏市车排子镇苇湖村村民张成江正在自家200多亩棉田进行脱叶剂喷施作业。

  张成江告诉记者,往年他都使用拖拉机打药,这会造成棉铃损失,影响产量。今年,水肥充沛、田间管理到位,又有了植保无人机的助力,让他对棉花丰产丰收充满了信心。

  记者了解到,植保无人机可按照事先规划好的飞行路径进行作业,只需数十分钟就能完成10余亩地的喷施作业,可让雾化药液均匀地附着在植株表面及叶背上,实现精准喷施,相比传统植保机械,每亩棉田可节省30%以上脱叶剂。与机车喷施作业方式相比,效率更高且智能、精准、高效,为棉花后期机采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助力农业发展效应正日益凸显。

  近年来,作为新兴的智能农机代表性产品,植保无人机在我区得到快速推广应用。目前,新疆植保无人机数量超过8000架。

  科技来赋能 戈壁变良田

  9月中旬,在莎车县戈壁产业园,一大片戈壁滩上草木稀疏,唯有3300座日光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日光温室大棚里,西红柿、辣椒郁郁葱葱,智能通风系统、智能温控系统、水肥配比机等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的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的物联网终端来管理、监测每一座大棚。缺水、缺肥都会发出警告,种植户在家拿着手机就能及时调整,特别方便。”莎车县戈壁产业园负责人魏兴亚说,这种智能化种植模式相比传统种植可以节约90%以上的水肥。

  “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在手机上一点就能操作。以前两小时才能干完的活,现在10分钟就搞定了。”9月23日,在大棚里给辣椒挂秧的莎车县乌达力克镇巴格艾日克村村民肉孜依明·尼亚孜说。

  走进位于和田县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的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日光温室内的无土栽培、碗式栽培、水培等新型栽培模式让人大开眼界。

  “在手机上设置好温度,如果超过28摄氏度,手机APP就会报警。可以通过APP打开防风口、给大棚铺棉被。”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国涛一边演示一边说,2个技术人员拿着手机就可以操控灌溉100多座大棚。

  据了解,这里的每座大棚占地3.3亩,以种植西红柿为主,年产量60吨,全年计划生产蔬菜7万吨以上。

  “我们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不使用传统的土作为介质,而是使用河沙与炉渣,炉渣有较好的保水性、透气性,按比例配置后种植果蔬,果蔬生长快。”孙国涛说。

  戈壁滩变菜园,如今在南疆已不再是新鲜事。通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昔日的戈壁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良田。

 

[责任编辑: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28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