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丰硕考古成果助力文化润疆

作者: 贾春霞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    日期: 2022-07-27

  【他们在新疆与历史对话】

  7月22日,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作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获表彰。这是继2018年之后,该所再次获得此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集中多学科力量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稳步实施好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成为以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推进边疆考古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

  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以来主持主动性考古发掘22项,合作实施33项,在人类文化起源、国家管理和认同及区域文化研究、丝路考古和多元宗教及其中国化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吉仁台沟口遗址、石城子遗址、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先后入选2018年、2019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城子遗址获2018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二等奖,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获2019年“考古中国”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成果。

  这些考古成果的背后,是考古队员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队为例,自2019年3月开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胡兴军作为领队,带领考古队员对该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他们以非凡的毅力克服缺水、缺电、缺补给、无信号、风沙大等困难,在荒漠无人区一干就是3年。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该烽燧遗址名列其中。

  “得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团队成员都激动不已。多年辛苦,终于收获。”胡兴军说,“我们今年要拿出多项扎实的研究成果,让这座历经千年的烽燧遗址成为讲述中华文明历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队是新疆众多考古队的一个缩影。新疆面积广袤,地理和气候环境特殊,考古队员需要常年奔波于南北疆,或深入沙海、或伏于戈壁、或埋首草原,年复一年,默默奉献,矢志不渝,一代又一代新疆考古人接续奋斗,开创了新疆考古工作今天的大好局面,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

  “以通天洞遗址、石城子遗址、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项目为代表的诸多优秀成果,为构建新疆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实证历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阐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说。

  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及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区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学科研究达百余项,在生物遗传学、动植物、冶金、环境、材料分析等方面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宽新疆考古的研究领域,丰富考古成果内涵,努力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新疆地区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

  在做好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出土文物修复保护的同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还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保护力度,开展纸质文书、纺织品、金属器保护修复等多项课题,4年累计修复文物千余件。

  为有形有感有效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促进考古成果活化利用,助力文化润疆工作,新疆考古人不断探索。

  近年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除借展文物数千件(组),大力支持地州市博物馆展陈外,在重要节点日期,都会在全疆各考古工地举办考古成果展等活动。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新疆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在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上下功夫,做好考古挖掘、整理、研究、阐释等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李文瑛说。

[责任编辑: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6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