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先锋号”在这里吹响——记全国工人先锋号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分公司液体肥生产车间生产一班

作者: 刘茜 胡芸芸    来源: 昌吉州宣传部    日期: 2022-05-10

  平均年龄29岁,一个班组15名工人,日均生产绿色液体肥600多吨。4月28日,这支队伍获评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他们就是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分公司液体肥生产车间生产一班。

  4月28日,记者来到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采访了这支成立于2017年的工人队伍。

  暮春时节,慧尔农业昌吉分公司厂区大道两旁绿树成荫,淅淅沥沥的雨点不时落下。走进厂区,一排排白色的圆形储存罐矗立,一摞摞四方的吨桶整齐排列。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主要生产两大系列4个品类生态绿色肥料,可年产20万吨液体肥产品。

  慧尔农业昌吉分公司液体肥生产线历时两年自主研发、设计、安装,于2017年一次试机成功,目前生产能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液体肥生产车间主要负责承担水肥一体化技术项目中智能施肥系统特定产品的生产、灌装、发运全流程。

  28岁的液体肥生产车间主任马宏友正在车间DCS中控室,向生产一班下达生产指令。“中控室就像是生产车间的智慧大脑,用于监控管理各生产程序、各种原料投入量、产品工艺参数控制、产品螯合时间、剪切乳化等生产指标。”马宏友一边盯着电脑上的系统界面,一边介绍。2014年他入职慧尔农业,从一名生产工人成长为车间管理人员。

  投料、粉碎、螯合、剪切乳化、待检、贴标,在液体肥生产车间,生产一班几名工人在智能生产线上忙碌着;在液体肥生产车间DCS中控室,中控员师少东正拿着对讲机和现场巡检工沟通工作情况;在灌装作业区,几辆叉车来回穿梭,一桶桶液体肥产品通过配送车送到田间地头。

  今年初,在制定液体肥生产车间全年工作计划时,根据公司研发、销售情况,三款液体肥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幅上涨。为全力保障农户用肥需求,车间迅速调整为三班两运转。作为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班组,生产一班团结拼搏,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时刻争当先锋,加班加点进行生产。

  液体肥生产车间生产线之前日均产能只有200多吨,通过改扩建和实施技改,目前日均生产量增至600多吨,这是生产一班对设备进行技改的一个结果。

  多年来,为实现制肥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生产一班组织维修技术人员到现场研究设备的技改方案,论证成熟后大胆实施,进行了电气自动化程序改造升级。通过对DCS控制系统改造升级后,使工艺监控、配方验证和系统操作实现自动化,数据实时更新。通过对加料装置改造,将原有使用提升机工艺改造成使用管链机,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投料期约20%的作业强度。生产一班还在原有单乳化工艺基础上,开展双乳化剪切工艺改造,在设备不增加的情况下,将现场乳化剪切装置进行共享,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液体肥生产车间的灌装机,之前每天最大发货量约400吨。马宏友带着生产一班,和机电、品控车间以及创新工作室技术人员联手,利用半年时间研发改造新款灌装机,现在日均发货量跃升至1000吨。

  近三年来,在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马吉伟的带领下,生产一班共开展技术创新、小改小革100余项,提高了液体肥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效益。

  生产一班坚持开展核心岗位十带头和车间岗位实训活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了班组的学习力、创新力、改善力和凝聚力,成为企业年轻的中坚力量。马宏友等技术骨干通过技术优势和钻研精神,带动生产一班,把创新与安全生产、工位器具改进、工艺流程改善、技术攻关等生产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发挥工匠效应,促进了企业发展。

  在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保强看来,生产一班这支队伍的每个人都很优秀。

  2021年,液体肥生产车间生产聚谷氨酸液体肥32241吨,用时4个月,单班生产产能突破270吨/班。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疆投入使用100万亩土地,使用肥料32241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液体肥生产车间生产一班连续三年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团队称号,先后荣获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自治区总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等。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3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