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伽师县:家乡的饮水变迁

作者: 努尔比亚·艾克木    来源: 伽师县委宣传部    日期: 2022-05-05

  我出生在新疆西部的一个小县城——伽师县,自我有记忆起,爷爷家里就有很多老古董,如葫芦做成的水瓢、葫芦做成的水桶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放在爷爷家门口柳树旁的土陶罐,炎热的夏天,路过爷爷家门口的人都会停留一会,喝上冰凉的水才离开。据爷爷说,他们一直是挑水喝的,家家户户都备有这种土陶罐,足以盛三四担水。

  据爷爷描述,他小时候喝的水又咸又苦,“苦得就像嚼了青树叶子。”苦的不仅是水,还有运水的过程,当时人们用扁担挑水,或用毛驴驮水。沙土路上,人和牲畜不时被尖尖的沙枣刺挂出血痕。涝坝水还有多种颜色,“有时像红茶一样,有时又是绿色的”。到河流枯水期的时候,涝坝满是枯枝落叶,还有小蝌蚪、飞虫之类的,喝的时候得用纱布过滤。喝口涝坝水有时还有危险,时不时的有失足掉进涝坝的情况。爷爷喝了大半辈子的苦咸水,但他不曾忘记教我们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1994年10月,新疆大规模农牧区改水工程拉开序幕。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新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集中力量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到2018年,伽师县水厂、水站与水井交织成网,全区铺设供水管道超过4000公里,自来水入户全覆盖,家家户户都使用自来水,饮水条件得到改善。至此,伽师水传染病和水致地方病发病率比饮用涝坝水时期大幅下降。不过,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伽师地处克孜河下游,上游所有物质都在此沉淀,全县地下水硫酸盐普遍超标,部分区域氟化物、砷也超标。农村供水总站站长韩慧杰还记得在玉代克力克乡找水打井的情景:“ 先是地面物探,然后打井,边打边测水质,如果打到200多米,水质还是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就只能放弃。全县所有饮用水机井都打到了200米以下,最深一眼达320米。”

  伽师县处在南天山柯坪地震断裂带上,地震频发,震一次地下水位就会发生变化,打一眼机井,两三年左右时间,水就不行了。伽师县的改水之路,却未就此止步,伽师的改水重点由“解困型”转向“安全型”。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国家将伽师县群众饮水安全列为国家重点民生工程。技术人员找水的脚步踏遍伽师县,拿出多个方案辩论、演示、建模,考虑了一切可能的因素,最后决定跨城引水,从上百公里外引来慕士塔格峰的冰川雪水作为稳定优质的水源。2020年5月20日,总投资17.49亿元的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正式建成通水,把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经过809万立方米的沉砂池沉淀后,进入总水厂处理,跨越3个县,通过1827公里的干支管线,流入伽师县的千家万户。工程全面完工并通水,伽师各族人民从此告别了喝苦咸水的日子。

  为了铭记历史,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伽师县农村供水总站通过自筹资金,并深入各乡镇、各单位收集、整理近年来我县各族人民群众饮水历程图片以及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图片,成功打造具有伽师特色的饮水思源展示馆。作为这项民生工程受益者的我,非常荣幸被聘到伽师县农村供水总站,在饮水思源展示馆担任讲解员一职。第一次进到饮水思源展示馆,看到一件件展品的那一刻,小时候爷爷给我讲的苦咸水的故事在我眼前重现,作为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我喝到了甘甜洁净的冰川雪融水,我将通过饮水思源展示馆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展示馆,把家乡的饮水历程讲给更多人,让党的恩情深入人心、沁入骨髓,将刘虎的奉献精神传遍大江南北,让无数党员干部将刘虎的感人事迹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2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