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童年都有爬树捅马蜂窝的经历,时常是被马蜂蜇得鼻青脸肿,疼痛不已,其实,在血管外科业内,医师们也常常用“马蜂窝”来形容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体瘤是由细如发丝的无数条动脉供血,这些血管从颈动脉分叉2~4厘米范围内分出后即刻进入颈动脉体瘤,导致无法按照传统手术的方法予以逐一离断结扎,分离动作稍有偏差即血如喷泉,就如蜂拥而出的马蜂一样,处理起来十分棘手。所以,在很多外科医生眼里,颈动脉体瘤是碰不得的,如不得要领贸然手术,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术式,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血管外科医护团队近1个月内在援疆专家周忠信教授的“传帮带”下,不惧艰险,勇于挑战技术极限,顺利完成3例捅“马蜂窝”手术,即ShamblinII型~III型颈动脉体瘤根治切除术,填补了南疆颈动脉外科复杂手术的空白。
“大概是6个月前,我开始感觉到左侧耳朵根皮肤发紧,而且张口受限,家人发现我左颈部耳朵下面似乎有个鸡蛋大小的包块......”说起自己的病情,平日里很少生病的52岁的柯尔克孜族布哈里切(化名)阿姨深感疑惑,不敢再耽误的她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我院就诊。
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医生发现布哈里切阿姨颈部有一个血供丰富的鸡蛋大小的包块,经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基本明确为“Shamblin III型的左侧颈动脉体瘤”。
“由于颈动脉体瘤治疗复杂,手术难度极高,且考虑到喀地一院尚未有开展颈动脉体瘤根治性手术的经验,周忠信教授随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展开了该疾病的学习和围绕手术管理的宣教。”血管外科副主任阿布都克尤木说道。
▲图丨详细充分的术前告知和准备后,在手术室、麻醉科同事的通力合作下,血管外科团队在周忠信教授的带领下,顺利为布哈里切阿姨实施了教科书式的左颈部颈动脉体瘤的完整切除术
“手术在清晰游离周围神经和无颈动脉血流阻断下完成,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也在标准范围内,并且免ICU过渡,术后4小时,布哈里切阿姨即能言语交流,神经相关体格检查无任何神经损伤症状体征,手术非常成功,第七天便拆线出院了。”周忠信教授说道,南疆各地区海拔多在1500米甚至3000米以上,颈动脉体瘤相对内地较为高发,加之该病诊治复杂性和手术风险较高,很多患者不得不辗转至内地医院就诊,血管外科此次顺利开展该疾病的诊治,将对南疆各族颈动脉体瘤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3月中下旬,血管外科团队在首例颈动脉体瘤病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又先后为2名颈动脉体瘤患者成功施术,在该术式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长和进步。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固然重要,但对于血管外科来说,建立一套完整的颈动脉体瘤救治体系更为要紧。经过此3例患者的救治,血管外科已在周忠信教授及本地专家的带领下,联合麻醉科、颌面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疾病评估及诊疗流程,为南疆颈动脉体瘤患者带来了治愈曙光。